成語不恥下問的意思與由來典故

成語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對於向比能力比自己差或職位比自己低下的人詢問學問,並不會感到羞恥,也就是肯向比自己差的人學習,是一種稱讚的意思,也表示一個人好學。

成語不恥下問的由來典故與春秋時期的衛國官員孔圉有關,話說孔圉這個人相當正直又有能力,當時孔圉有意討伐大叔疾之前,有向孔子請教,生平成功的孔圉,在死後獲得了文的諡號,對此事件讓孔子的學生子貢不解,子貢便向孔子詢問原因,孔子解釋道:「孔文子天資聰穎而好學,具有不恥下問的精神,足以稱之為文。」,以下為此段典故的原文。
《論語.公冶長》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成語不恥下問的反意詞有師心自用、夜郎自大、趾高氣昂 ... 等,都是描述一個人自以為是,不願意向人學習,這樣的人除非自己能力非常強,否則要成功並不容易,甚至本來有足夠的實力,卻不願意不恥下問,而導致其他人或競爭對手漸漸超越自己,所以孔子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有虛懷若谷、虛心求學的概念,也證明了孔子的思想為何足以流傳千古。

其實一個人能夠保有不恥下問的精神並不容易,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在社會上打滾久了,常常認為自己能力比其他人強,這時候就很容易忽略掉其他人所具備比自己利害的實力,由於不願意不恥下問,造成比自己強的人不一定願意教自己,同時又無法從能力比自己差的人身上學到更多知識與技術,久而久之很容易失去原本的地位或優勢,俗話說得好,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無論對方是能力強或不強,多多少少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時時刻刻保持虛心求學的想法,就算學習對象能力或職位比自己差,都應該仔細觀察他們身上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恥下問讓自己永遠保持著優勢與最新知識,這才是在社會上與職場上的生存之道。

參考資訊
分享於 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