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牆的由來

【佛跳牆的由來】每到過年小 Mo 家的年菜中一定會有佛跳牆這一道菜,不只因為是名字好聽,裡面的料也相當的豐富,有海參、鮑魚、干貝、假魚翅、雞、鴨、豬蹄筋、鴿蛋、筍片、芋頭、大白菜等,因為放入食材多,也有人稱之為十八羅漢,可是,在小 Mo 看來,這一道菜其實不就是大雜燴嗎?把所有食材通通放進去,然後在放到爐火上煮,不就完成了,為什麼會有如此特別的名字呢? 我們就來看看佛跳牆的名稱由來是什麼囉!

相傳,佛跳牆的做法是一名叫花子發明的,當時有名叫花子在寺廟的門口,把一整天討來的飯菜全部放在一個陶碗裡,然後用火加熱,結果煮出來的味道香氣撲鼻 ,在寺廟裡的和尚聞到香味都跑到牆邊,最後忍不住翻牆出來。在當時因此有了「罈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一說,這是坊間許多關於佛跳牆的由來的傳說,不過個人認為這個佛跳牆的由來並非真實的,因為跟現實生活實在是有很大的落差,有可能要飯的要到這麼多高檔食材嗎?而且就算要到了又為何有必要跑到寺廟門口煮呢?猜想這個佛跳牆的由來就算是用瞎掰的也還真瞎,說謊不打草稿的代表作,不過也的確賦予佛跳牆的由來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了。

然而真正命名應該是到了清末,當時在福州經營官銀局的老闆宴請布政司周蓮,當天是由廚藝很好的夫人下廚,當時夫人就使用了陸地上的肉如雞、鴨、豬等肉放入甕裡煮,周蓮吃了覺得非常好吃,回到家就找家廚鄭春發效法煮來吃,經過幾次失敗,周蓮就帶著鄭春發去找官銀局的夫人賜教,最後鄭春發總算煮出,隨後自己更研發新口味,加入了一些海鮮的食材,發現味道更勝一籌,最後像周蓮請辭家廚的工作,自己在外開了一間聚春園菜館。

後來,有幾位文士來到鄭春發的聚春園用餐,因為吃膩了福州菜,就請鄭春發上幾道特別的菜色,鄭春發就決定煮在官銀局學到後自己加以改良的那道菜,當甕上的蓋子一掀起,香味撲鼻,幾味文士品嘗起更是讚不絕口,便問鄭春發這道菜叫什麼名字,而鄭春發本就還未起名,就請這幾位文士給這道菜起個名字,其中一位文士一時技癢,便吟出了「罈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便眾口一致的說叫「佛跳牆」,因此,佛跳牆這道菜就一直流傳到現在了。這大概才是佛跳牆的由來吧?!感覺一道菜的誕生其實也不是那麼的容易哦!

更多美食的由來
分享於 2015-07-16